廣義的「混沌」技術指的是地面的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與太空望遠鏡三者聯動結合。
狹義的「混沌」技術指的是**「尋龍」系列太空望遠鏡,「天神」、「復神」系列射電望遠鏡,與 「陰陽眼」光學天文望遠鏡的三組天文望遠鏡的聯動結合。
「混沌」技術的公開,無疑將會讓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更上一層樓,它將大大推動天文學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
李若公開不明天體的大概位置以及「混沌」技術核心原理後,很快就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二月一日,科學界乃至全世界發生了一個影響深遠的事件。
國際邊緣天體小組以及多國的天文觀測基地均發現了這顆太陽系邊緣的不明天體。
而這時,不明天體已經深入了奧特爾星雲。
許多國家呼籲全球的科學家聯合起來,集中力量對這外來天體進行監測分析。
於是,由世界主要大國牽頭,在國際邊緣天體小組總部召開了全球緊急會議。
沈子辰作為陪同人員,隨同李若一同參加會議。
在會議上李若代表**分享了目前對不明天體的所有監測分析成果。
然而適得其反的是,這招來了一些「正義」的科學家的敵視。
不少科學家譴責李若等科學家在一個月前沒有做到所有信息資源的共享,沒有提供令人信服的數據,導致人類浪費了一個月的寶貴時間。
甚至有的科學家還責怪李若沒有早些做到「混沌」技術的學術共享。
沈子辰只感覺有些好笑,這些人就是在無理取鬧。
隨着人類天文觀測技術的成熟與發展,人類觀測到的天文現象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層出不窮的錯誤。
為了避免由觀測失誤導致的天文假象,國際邊緣天體小組規定,只有有某一天文現象100次觀測數據,才可以認定這一天文現象是真實存在的。
而那時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只有不明天體的十次觀測數據。這些數據遠不足以證實不明天體的真實存在性。
在國際邊緣天體小組官網發佈動態,就可以稱的上對全人類負責了。
而在十幾天前以李若為代表的科學家號召全球科學家對不明天體進行觀測的時候,現在這些譴責李若的科學家並沒有作出任何行動,反而一直在煽風點火。
想到這裡,沈子辰又感覺有些可悲。
他並不知道,像他這樣負責處理數據的科技工作者還有多少,但他知道,他處理的這些數據只是冰山一角。
這是多少個科學家沒日沒夜的工作多少天才有的成果!
不知不覺中,沈子辰攥緊了拳頭。
沈子辰只覺得腦子裡蹦出來一句話
「當了婊子還立牌坊。」
這句話形容這些人就倆字:
「貼切。」
沈子辰深知越是這種場合,越要冷靜。
於是,按捺住反駁的衝動。
略微扭頭看了老師一眼,還好有老師在,沈子辰心裏暗暗的想着。
要知道,李若的口才在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可是出了名的。
不出所料,李若在那些「正義的科學家」發言完畢後,緩緩站起身,整了整面前桌案上的文檔,胸膛一挺,嘴巴一張,慷慨激昂的講演了一番。
如果心裏沒鬼,這自然是一篇正常的發言,可心裏有鬼的人聽了就是綿里藏針。
總之,就是文縐縐的,引經據典的罵那群科學家不當人子。
但全程不吐一個髒字。
這簡直大快人心。
不少心中對那幾位科學家頗為不滿的科學家拍手叫好。
一番發言下來堵得那幾位立牌坊的科學家啞口無言。
其中甚至有一個被罵的臉色漲成了豬肝色,額頭滿是汗水。
這大中午的,立個牌坊可真不容易。累得滿頭都是汗水。
沈子辰的手在桌子下面給老師點了個大大的贊。
在那場會議上,李若把不明天體命名為「星辰」的提議被半數以上的科學家同意了。
畢竟誰最先發現的某個天體,誰就有命名權。
「星辰」,簡稱「星」,就像「月亮」可以稱作「月」一樣。
同時,全世界各國聯合成立了星體防禦中心,總部設在**上滬市,國際邊緣天體小組成為其下屬部門。
在這個特殊時期,星體防禦中心的權力高於任何機構。
它啟動的星體防禦計劃高於一切。
而李若被半數以上的科學家推選為星體防禦中心的首任部長。
在某件事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每個人都會變得特別積極。
科學家也是人,自然也會如此。
星體防禦中心成立後,幾乎全球各國科學家都參與了星體防禦計劃。
之後星體防禦中心開始了對星辰的監測分析。
雖說有些立牌坊的科學家不斷地以各種借口攻擊李若。但整體來說,星體防禦中心運轉的特別順利。
「混沌」技術已經在天文學界普及,這使得許多從事天文學的科學家開始內卷,想在這一領域大展身手。
為了不給冷湖天文觀測基地丟臉。
不,是為了對全人類負責,為民請命。
沈子辰跟詹柯,開始了一個月的內卷:
每天加班加點,夜以繼日的處理分析數據。
在全民大內卷下,只用了一個月,星體防禦中心就公布了星辰的具體信息,星辰的直徑在四千到五千公里之間,質量大概一萬億億噸。
直徑跟質量都要比月球大一些。
至於速度,則是光速的幾十分之一。
這一度遭到了質疑,可經過幾次檢驗後,發現這數據確鑿無疑。
按目前對其運行軌道的分析,星辰大概會在幾十年後臨近地球,給地球帶來巨大的影響。
但有一件事情,星體防禦中心並沒有公布。
星辰似乎在刻意避開較大的天體,因為自從發現星辰以來,星辰並沒有與較大的天體發生過碰撞。
而且它的運行方向也在輕微的改變。
似乎,星辰上存在某種動力來源。
至於要確認這件事情是否屬實,還有待進一步的監測分析。
沈子辰是從李若口中知道的這件事,李若還特別提到全世界知道這件事的不到五個,估計是怕引起恐慌吧。
同在三月一日,星體防禦中心召開緊急會議,來商討星辰的應對之法。
目前來看最節省成本的方法就是發射巨型星際火箭,讓它附着在星辰上,運用核推動器推移星辰偏移的方向。
雖然一勞永逸的方法是摧毀星辰,但人類那時候的能力並不足以完全摧毀星辰,只能讓它變成碎片,而這些小碎片依舊會對地球產生不容小覷的威脅。
另外,由於爆炸的不可控性,產生的大量碎片很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更大的威脅。當大量行星碎片臨近地球時,人類很有可能無法應付過來。
當然所謂的應對之法只是給大眾看的,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案,這個方案成功的前提是星辰只是一個普通的天體,裏面沒有任何智慧生命。
至於摧毀星辰,想都別想了,不僅因為爆炸的不可控性,更因為假如星辰上面存在智慧生命,這樣做只會激怒上面的智慧生命。
星辰遠道而來,是敵是友還尚未可知。
人類目前到達的極限只是太陽系邊緣,而星辰還不知從宇宙哪個角落飛過來的。
如果真跟星辰上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發生衝突,人類只有被虐的份。
於是,星體防禦中心啟動了兩個防禦計劃。
一個是在明處的公開計劃,另一個是在暗處的秘密計劃。
明處的計劃是利用星際火箭推移星辰;暗處的計劃則是研製反物質武器,以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