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2,彼岸奪金身
相傳,天外天有一聖境,乃三界靈氣之源,名為靈山。靈山之巔有座寺院,名為大雷音寺。此地乃佛門聖地,是三界最佳修鍊之所。
大雷音寺,大雄寶殿。
如來佛祖坐在蓮花台上,閉目凝神一籌莫展。
他有心將大乘佛法傳與世人,奈何卻一直沒有尋到合適的講經人。
天地初始即分佛道,若是佛法不能普度眾生,那今後豈不是道法的天下。
想到此處,如來佛豁然睜眼,命左右護法去請燃燈古佛和觀音菩薩。二人轉瞬即到,聽聞如來佛祖在為此事擔憂。觀音菩薩提議,從諸佛之中選出五人,自西向東為佛門宣揚大乘佛法。
燃燈古佛進言,此行需徒步向東十萬八千里,傳經人止步之處當在東土大唐。
如來佛祖聞言微微點頭,而後命燃燈古佛和觀音菩薩全權負責此事。
…………
東勝神州花果山,此地乃斗戰勝佛的道場。山頂建有一座寺院,名勝佛院。院中有殿七十二座,主殿名勝佛殿。
院內人山人海,每日來此進香之人不計其數。
有人求升官發財,有人求風調雨順,有人求早生貴子,有人求金榜題名。
正殿主位,悟空托着腮幫,享受着美味貢品,聆聽着香客們的祈願。
「求風調雨順?那是四海龍王的事兒,不歸我管。」
「求金榜題名?那是文曲星的事兒,也不歸我管。」
「求早生貴子?那是送子娘娘的事兒,我管不着。」
「求升官發財?這種事你該去找**,找我作甚。」
半天的功夫,悟空已經看完了所有人的祈願。沒一個是他能幫上忙的,急的他抓耳撓腮是坐立不安。
看到一道七彩祥雲落入院中,悟空眨眼便從主殿飛了出來。
看清來人之後,悟空拱手笑道:「觀音姐姐,不知是什麼風把您刮我這兒來了?」
觀音菩薩眉頭微皺,冷聲道:「悟空,休得無禮,今日我來是要給你一個美差。」
當下,觀音菩薩便把派人去東土大唐宣揚大乘佛法之事講了一遍。
聽完此事悟空哈哈大笑,而觀音菩薩接下來的話卻讓悟空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觀音菩薩說:「佛祖說了,誰去東土大唐傳誦大乘佛法,他就滿足誰一個願望,什麼願望都行。」
悟空說:「此話當真?」
觀音菩薩說:「千真萬確!」
悟空說:「那好,這趟活兒俺老孫接了,但不知這東土大唐距靈山有多遠?」
菩薩說:「不多不少,剛好十萬八千里。」
悟空聞言一愣,喃喃自語道:「如此說來,俺老孫一個筋斗雲豈不就完活了。」
菩薩說:「沒錯,不過想要完成這個任務,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必須徒步走完這十萬八千里。第二,所到之處必須由當地國王在通關文牒之上加蓋印章。」
悟空思索片刻,仍是答應了觀音菩薩。菩薩告訴悟空,這事兒需要五個人才能完成,有一人已經內定,還有三個名額任由悟空自選。
讓悟空選,他當然會選跟自己關係好的。有這等好事,自然不能便宜了外人,好處還是要留給自己兄弟的。
…………
三天後,大雷音寺。
五人一字排開,站在大雄寶殿之上。由左至右,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小白龍,金蟬子。
如來佛祖高坐蓮花台上,殿內兩旁坐滿神佛。如來佛祖對五人十分滿意,許諾等他們傳經歸來,均會晉陞品階。
悟空心直口快,希望在走之前先把願望說了。等他日傳經歸來,也好讓佛祖兌現承諾。
要說聰明,三界之內無人能及悟空。空口白話說再多也沒用,還是現在就把話說明了比較穩妥。
兩旁神佛對此嗤之以鼻,如來佛並不生氣,而是讓他五人儘管開口。只要他五人傳經歸來,所許願望必將一一實現。
第一個說出願望的人是金蟬子,他希望每天都有很多很多人聽他講經。
第二個說出願望的人是小白龍,他希望事成之後能夠擁有爆棚的名氣。
第三個說出願望的人是沙悟凈,他希望傳經歸來能夠擁有自己的地盤。
第四個說出願望的人是豬悟能,他希望可以多娶幾個美若天仙的娘子。
第五個說出願望的人是孫悟空,他希望尋一處山清水秀之地自由生活。
聽完五人的願望,如來佛笑着點了點頭。他可以滿足五人的願望,不過他也要提醒五人。
從他五人離開靈山大雷音寺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他們抵達東土大唐。這一路上會有八十一難等着他們,八十一難乃大乘佛法之奧秘所在,取自九九歸一之數。
東行之路十萬八千里,途中會有不少妖魔鬼怪。每一難都是一劫,劫後重生可謂鳳凰涅磐。
兩個條件他們都已清楚,但是東行之路何其兇險,只有親身經歷之後方有體會。
在五人離開大殿之前,佛祖再次提醒他們。
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三界之中佛道之間便屬對立。雖然這些年佛道並無交集,實則佛道兩家一直在暗中較勁。今日他們前往東土大唐,一定會引起由道門掌控的天庭的注意。
天庭會對他們使用什麼招數,連佛祖也算不出來。所以他讓五人好自為之,若是遇到了什麼邁不過去的坎,大可放棄抵抗束手就擒。想必道門一定不會對佛門痛下殺手,倒那時佛祖便會出面救出他們。
走出大雄寶殿,五人一起來到偏殿。
小白龍在跟金蟬子竊竊私語,豬悟能跟沙悟凈交頭接耳,唯有悟空坐那兒發獃。
他來到這個世界有一個禮拜了,到這會兒才明白過來,他穿越了。
可他就想不明白了,難道是因為自己叫孫悟空么?還是因為他一周前去花果山旅遊了?從小到大孫悟空的偶像只有齊天大聖,曾經有無數人嘲笑他是痴心妄想。但是他一直堅信,這個世上真的有齊天大聖。
他們不信,但是他深信不疑。若非如此,他怎麼會捨得花了半個月的工資,坐高鐵去花果山水簾洞旅遊呢。可他不過是想親身體驗一下那把偶像曾經坐過的石椅,卻稀里糊塗出現在了滿是香客的勝佛殿。
無數人都記得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卻沒有人知道,其實當初他們走的是一個來回。故事不是從東土大唐開始,而是從靈山大雷音寺。
悟空還在發獃,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坐在他的對面。老和尚先是喊了幾聲,見悟空沒有反應,然後伸出筷子敲了敲悟空面前的碗。
「叮叮叮!」
悟空被敲擊聲驚醒,回過神來看向對面的老和尚,恭聲道:「燃燈古佛,您好!」
燃燈古佛一愣,隨即笑着沖悟空點了點頭。提醒他趕緊吃飯,吃完飯陪他去下兩盤棋。
…………
大雷音寺門外,二人擺好棋盤。
燃燈古佛先手,當頭炮。
悟空後手,把馬跳。
燃燈古佛:「悟空,你可知佛祖為何會選你們五人遠赴東土大唐?」
悟空搖了搖頭,燃燈古佛並未抬頭,卻似乎知曉悟空搖頭。
出車之後,燃燈古佛繼續說道:「天地初始分佛道,佛道之本在陰陽,陰陽奧秘在五行。三界之內無人不在此列,卻有一人除外。」
撐起士,悟空問道:「您說的這個人不會是我吧?」
燃燈古佛笑道:「聰明!」
燃燈古佛乃萬佛之祖,知曉三界中很多絕密,然天機不可泄露,但是他可以提醒悟空。畢竟在整個佛界,能夠跟他棋風對手的只有悟空一人。
一邊下棋,燃燈古佛一邊說:「聽我一句勸,不要指望佛祖能幫你們滿足願望。離開靈山以後走的越遠越好,走了就不要再回來了。」
悟空:「這是為何?」
燃燈古佛說:「不要問,問了我也不能告訴你。就憑你陪我下這五百年的棋,我也不會騙你的。」
悟空起身向燃燈古佛抱拳行禮,燃燈古佛擺了擺手,示意悟空坐下。
他提醒悟空,走了之後一定要多交朋友。尤其是本領高強的朋友,不要管他們是神是佛是仙還是妖魔鬼怪。
他知道悟空最愛自由,不然悟空也不會把下面這首詩當座右銘了。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用自由換,兩者皆可拋。」
「將軍!」
燃燈古佛最後一次落子,臉上浮現出一抹微笑。漸漸笑出了聲,微笑後來變成了哈哈大笑。
「真沒想到啊真沒想到,跟你小子下了五百年的棋,今日終於讓我贏你一局了。」
悟空額頭浮現出三條黑線,然後拿起棋盤上的帥,一臉悲憤的問道:「古佛,我有一事不明,你能不能給我解釋解釋?」
見燃燈古佛微微點頭,悟空說道:「你的象能過河我忍了,飛象嘛。卒子沒過河就能橫着走我也忍了,屬螃蟹的嘛,車能拐彎我也認了,可你為什麼要拿我的士吃我的帥?難道他是你派來的卧底么?」
燃燈古佛聽完老臉一紅,輕聲道:「好了好了,不就是贏你一局嘛,你至於嘛。都要走了就不能讓老衲我高興高興?」
悟空無奈的點了點頭,這一點他不否認。其實這些年在靈山也真夠無聊的,白天要去花果山值班,晚上要回靈山就寢。他跟那些整天只知道打坐參禪的人聊不到一塊兒,只有跟燃燈古佛才有共同語言。
下棋是燃燈古佛教悟空的,只不過悟空的悟性太強,學了三天就只贏不輸了。燃燈古佛乃萬佛之祖,定力豈非常人能比。雖然他每天跟悟空下棋都輸,但是他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一直沒有跟悟空發飆。
可今天不一樣,因為今後他再也找不到跟他旗鼓相當的棋友了。
高手是寂寞的,在悟空沒來之前,燃燈古佛的棋藝那可是佛界無敵手呢。
看着悟空認真仔細的擦拭每一顆棋子,燃燈古佛突然問道:「悟空,你真不打算回來了?」
悟空說:「不是您告訴我,要走的越遠越好嗎?」
燃燈古佛默不作聲,抬頭朝大雄寶殿的方向望去。有些話到了嘴邊,他還是不得不咽回肚子,畢竟這裡是靈山,是我佛如來的地盤。
五人要離開靈山前往東土大唐,離開佛門就必須按照世俗的規矩辦事。所以觀音菩薩給他們五人取了一個新身份。
金蟬子負責講經,是為師傅。孫悟空負責安保,是為大師兄。豬悟能負責牽馬,是為二師兄。沙悟凈負責行李,是為三師弟。小白龍負責經書,是為坐騎。
五人整裝待發,卻在離開靈山之前收到佛祖法旨。果然不出悟空所料,佛祖讓他五人離開前說出願望,實則是為了找一個處罰他們的理由。
法旨言,金蟬子師徒五人入我佛門整五百年,五百年卻不曾讓五人摒棄一切雜念。鑒於五人身為佛門弟子擅動凡心之舉,暫扣五人佛號以及金身。待五人傳經歸來之日,佛號和金身再一併奉還。
既然是代表佛門前去傳經,佛祖自然不能讓他五人太過寒酸。
佛祖送了金蟬子三件裝備,一根九環錫杖,一件錦斕袈裟,一句緊箍咒語。送了孫悟空一根定海神針,還有豪華三件套。分別是,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和藕絲步雲履。為了預防悟空不服管教肆意妄為,如來佛讓觀音菩薩給悟空套了一個緊箍咒。
給了豬悟能一把九齒釘耙,給了沙悟凈一根降魔杵,送給小白龍一把龍泉劍。雖然是孫悟空負責安保,但誰也不敢保證途中會有多少意外。四人都有兵器在手,遇到危險時也好互相有個照應。
事兒還沒完,法旨最後還有幾句話。離開靈山,他五人便不可再用佛號。如來佛祖已經幫他五人取下俗名。
旃檀功德佛原名金蟬子,現賜俗名唐僧,法名唐三藏。
凈壇使者無有原名,現賜俗名朱八戒,法名豬悟能。
金身羅漢無有原名,現賜俗名沙僧,法名沙悟凈。
八部天龍廣利菩薩無有原名,現賜俗名敖烈,法名小白龍。
斗戰勝佛原名孫行者,現賜俗名孫猴,法名孫悟空。
法旨宣完,自動焚毀。
五人深知跳進了如來佛祖設好的圈套,卻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雖然佛號和金身被扣,但是他們五人的法力還在。只要有法力護身,他五人便不懼任何妖魔鬼怪。
一行五人跟二位尊者來到藏經閣。
阿難和迦葉瞥了唐僧一眼,不緊不慢的走進藏經閣。想他二人不過是負責藏經閣的尊者,而那旃檀功德佛乃佛門正佛。平日里他二人若想跟他說句話,人家連正眼都不瞧他倆。
如今他被收去佛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傳經人。這等機會阿難和迦葉豈會錯過,終於到了他倆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大乘佛法657部,總計1335卷,他們需要將這些經書全部搬出藏經閣,這可是件不小的體力活。
打開放置經書的柜子,阿難取出一摞經書,口中念念有詞,轉身將經書放到地上。迦葉見孫悟空想要搬書,趕忙上前將其攔住。提醒悟空,大乘佛法不比其他,若想要看懂這些經書,講經人就必須親自搬書。
悟空聞言眼中寒光乍現,他是何等聰明,豈能不知迦葉的心思。可沒等悟空開口,唐僧已經擼起袖子搬起那摞放在地上的經書了。
一次
三次
十次
……
唐僧一口氣搬了三十多次,累得滿頭大汗兩腿發軟,卻被兩位尊者告知才搬了十分之一。
悟空想要找二人理論,八戒和沙僧把他攔住。小白龍上前一步,擋在阿難和迦葉的面前。他面沉如水,眼神冷冽的看向二位尊者,一字一頓道:「敢問二位尊者,我們是否可以幫忙搬書?」
面對氣勢洶洶的小白龍,阿難和迦葉絲毫不為多動,厲聲道:「說了不行就是不行,這經書只能傳經人自己搬,不然他看不懂那上面的字。」
「唰!」的一聲脆響,小白龍抽出佩劍橫放在二人咽喉,重複着上一個問題。
兩位尊者後退兩步,複述着剛才的話。唐僧從地上爬了起來,將小白龍拉到一邊,擦了擦汗繼續埋頭搬書。
八戒跟沙僧看着悟空,希望這會兒他能替唐僧出頭。先前悟空的確有這個想法,不過他掐指一算,隨即打消了那個念頭。
「大師兄,你真不打算幫師傅一把?」八戒有些耐不住性子的問。
悟空說:「想幫你自己幫去,又沒人攔你。」
沙僧說:「大師兄,要不我去跟二位尊者說說?」
悟空說:「別費心了,你不過是個羅漢,他倆不會把你放在眼裡的。」
小白龍聞言轉身就走,朝向阿難和迦葉準備再次出手。悟空一把拉住小白龍,沒好氣道:「你若真在這兒動手打人,他倆一定會去佛祖那裡告我們的。你覺得到那時佛祖會向著誰?」
佛門講究因果循環,唐僧之所以會被刁難,其實也是他自己釀下的因果。這一點悟空算到了,所以他才打消了出手幫忙的念頭。
曾幾何時,他是高高在上的旃檀功德佛,是如來佛面前的大紅人。莫說是一般的菩薩羅漢,就算是比他高若干級的燃燈古佛,他也不放在眼裡。甚至曾大言不慚,說他一人足可支撐半個佛門。
阿難和迦葉一心向佛,在靈山供職已有三千多年。二人從一開始就跟在如來佛身邊,如今又是身居看管藏經閣之要職。同樣目空一切的他倆,卻總在旃檀功德佛手上吃癟。尤其是在諸位神佛面前,旃檀功德佛已經不止一次讓他倆下不來台了。
好人有好報,惡人自有惡人磨。悟空雙手環胸靠在門口,抬手摸了摸腦袋上那個緊箍咒。若不是唐僧跟觀音菩薩合謀,他又怎麼會上這份當呢。他可以為兄弟兩肋插刀,卻不知唐僧竟然會為了一己之私插朋友兩刀。
許久之後,大乘法佛經書已經全部搬出藏經閣,五人裝好經書即刻上路。
燃燈古佛坐在寺外那棵樹下,正在研究如何破悟空給他留下的殘局。右眼皮突然跳了一下,他急忙掐指一算,召來八大金剛,命其速速追上唐僧師徒。
師徒五人剛剛離開靈山,便遇到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狂風將馬背上的經書全部捲起,眨眼間風去雲散恢復平靜。經書被吹的滿地都是,五人急忙去撿經書。
就在這時,悟空第一個發現了不對勁。那幾本經書竟然沒字,連經書封面都沒有字。緊接着八戒跟沙僧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唐僧是最後一個發現的。
此時,天空出現一道金光,一封信飛入悟空手中。
悟空自然認得信上的字體,讀完之後率四人原路返回。
上次悟空沒發脾氣,那是因為他知道事出有因。阿難和迦葉刁難唐僧,那是他咎由自取。可他倆竟然傳給他們無字經書,若非燃燈古佛派人前去提醒,他們豈不是要白走那十萬八千里了。
這一次悟空沒有廢話,來到藏經閣舉棒就打。阿難和迦葉快嚇哭了,佛祖送給孫悟空的可是根定海神針鐵。別看那根神鐵能夠被孫悟空隨意揮舞,實則此鐵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三界之中無論視線還是神佛,觸之即傷碰之即死。
就在此時,燃燈古佛出現在眾人面前。他先讓悟空收起金箍棒,而後又訓斥了阿難和迦葉幾句。命二人傳真經與師徒,然後拉着悟空到一邊說了幾句悄悄話。
他知道悟空心裏有氣,但是再有氣也要忍着。因為悟空已經被套上了緊箍咒,那東西是三界中唯一能夠降服悟空的佛器。
燃燈古佛知道悟空沉不住氣,所以他特意前來提醒悟空。萬不可輕舉妄動,更不要輕易得罪佛祖。
他本就不在五行之中,而且做事情隨心所欲。佛祖給他套上這緊箍咒,實則有兩個原因。一則是想讓他安心護送金蟬子到東土大唐,二則是怕他到了大唐便一去不回。
悟空有翻天覆地的本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三界中獨自一人。所以佛祖怕他脫離佛門,甚至還做了最壞的打算。若只是脫離佛門尚可接受,若日後悟空加入由道門執掌的天庭,日後必是佛門一大隱患。
這次給他們的絕對是真經,阿難和迦葉沒再為難唐僧。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悟空也到了跟燃燈古佛說再見的時候了。古佛叮囑悟空,日後若仍然留在佛門,日後悟空便是下一任的萬佛之祖。若日後悟空脫離佛門,切記不要小瞧了如來佛祖的本事。
師徒二次離開靈山,來送他五人的之後燃燈古佛。
看着五人逐漸消失的背影,燃燈古佛看向本無一物的一旁,笑道:「既然來了,何不現身相送呢?」
本是一片虛無的地方,瞬間出現一尊佛像。佛像身後正在散發著淡淡金光,佛像淡淡一笑,說道:「小佛見過燃燈古佛。」
燃燈古佛雙手合十,躬身道:「佛祖不必多禮。」
此人並非他人,而是命他師徒前往東土大唐的如來佛祖。他跟燃燈古佛相識多年,論輩分他應當向燃燈古佛行禮。雖然他是佛祖如來,但燃燈乃萬佛之祖。
「你覺得他會不會回來?」
「如你所願,我覺得不會。」
「我也是這麼想的,希望緊箍咒能留住他。」
「你若真想留他,就不該給他戴上緊箍咒。」
「若讓他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以後我還怎麼管理佛門。」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燃燈古佛怎會不知如來佛的心思,但是他不認同如來對悟空的做法。還有對金蟬子和其餘三位。
非要做的這麼絕么,讓五人帶着情緒上路,日後他們必然會越來越恨如來。若是就此持續下去,恐怕他們今後會拒回靈山。
如來轉身,留下一句話。
「我敢跟你打賭,他們五人都會回來的。不管他們想不想回來,我都有辦法讓他們一定回來。」
燃燈古佛聞言嘆了口氣,徑直走向那棵大樹。
天地分陰陽,陰陽出五行,滿天神佛皆修鍊,那個不在五行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五行屬性,他們屬於五行之一。而三界唯有一人擁有五種屬性,且此人不在五行中。若他有天發狂,恐怕三界將迎來一場浩劫。